世诚投资
疫情管控放开了,后疫情时代真的来了。作为直面新冠疫情的排头先锋,医药行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逻辑是怎样的?同时孕育着哪些投资机会?在近期的世诚投资月度策略交流中,世诚投资资深分析师姚文峰对这个话题做了详细分析,并回答了热点问题,以下是观点的整理总结。
(相关资料图)
短期可能出现医疗资源挤兑
中长期逐步复苏
姚文峰指出,随着疫情防控的放开,感染人数激增是不可逆的事件,感染人数在未来几个月会达到峰值。医疗资源尤其是发热门诊短期可能会出现医疗挤兑,然后中长期会逐步复苏。
医疗复苏可以用海外市场作为参考。从海外疫情的研判来看,有的市场恢复情况比较理想。以香港为例,香港自去年疫情放开以后,门诊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今年一季度,香港又出现一波疫情,目前数据显示在今年三季度还处于恢复当中,大概率是恢复到之前70-80%的水平。再从美国的数据来看,美国11月份样本医院的单月平均住院人数已经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最高点。其他国家中,英国到2022年9月、日本到2022年8月的月住院量尚未完全恢复疫情前水平。
就中国而言,医疗恢复到正常的状况还需要一段时间。短期的话可能存在一些医疗资源的挤兑,特别是国内发热门诊的需求激增,还会对其他科室造成一些影响。而消费医疗的刚性需求比较旺,包括眼科、外科、牙科、整形等,供给端普遍对疫情防控政策比较敏感,有可能在随后的管控放松过程中反弹较快。另外,肿瘤、分娩、心脏、透析类刚性诊疗需求在疫情中受到一定抑制,病人数量较多,有望快速恢复。
防疫政策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世诚投资判断,防疫政策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感冒发烧类的药物。防疫政策放开后感染者数量会有较大增加,对感冒发烧类药物需求大大增加,比如布洛芬、快克、莲花清瘟、藿香正气等等,这方面涉及到较多的上市公司。这些标的短期涨幅比较大,如果是有回调的机会,可以适当关注。
其次是关注消费医疗和刚性医疗需求。疫情期间,消费医疗和刚性需求的医疗服务门诊量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疫情恢复,眼科、齿科、辅助生殖、肿瘤等的医疗服务门诊量有望逐步恢复。这些板块可能短期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从中长期的维度蕴含着复苏的逻辑,值得重点跟踪其性价比。此外,血制品未来可能会出现消费复苏。
第三就是特效药和疫苗的投资机会。国内目前正在研发新冠特效药,大概率明年会有国产特效药陆续上市,这样也会打消市场对于国内新冠特效药储备的担心。再看疫苗。国内目前获批较多的是灭活疫苗,包括重组蛋白的疫苗,明年很有可能会有MR疫苗获批,可以丰富国内新冠疫苗的品种。相应的,这几个方面的投资机会更多些。
热点问答
1、医药行业的细分子行业比较多,能不能对这些子行业的投资价值排个序?
姚文峰:首先,感冒发烧药目前交易火热,但是相关上市公司短期的涨幅比较大,建议短期需要注意风险。如果从估值角度,血制品和消费医疗现在还有较高的性价比,在投资价值的排序上更靠前一些。另外就是新冠药物,短期市场一直在炒作,获批却还需要一段时间,预计到明年上半年或者是下半年才会获批,短期机会少一些。
如果要对这些子行业做投资价值的排序,血制品和消费医疗更靠前,它们的估值较为合理,复苏逻辑会更好。
2、医疗器械还存在投资机会吗?
姚文峰:医疗器械明年存在投资机会。第一个原因是医疗新基建,现在很多的国家政策是向国产制造倾斜;其次短期疫情会带来ICU床位增加、呼吸机、监护仪方面的需求,未来整个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判断医疗器械板块核心的龙头上市公司都存在着较大的机会。从估值的角度,某些龙头公司可能估值相对偏贵。但从中长期的维度,考量技术壁垒、国际化能力、产品竞争力,认为都是国内比较靠前,存在着较大的投资机会。
另外现在可以重点关注电生理这个板块。国内目前的电生理板块是一个200亿到300亿的市场,国产市占率还比较低。虽然集采可能对板块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市占率的角度,龙头企业会有一个提升的过程。
总的来看,在医疗器械方面,内镜、电生理、呼吸机、影像设备等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3、对CXO方向的投资机会怎么看?
姚文峰:CXO景气度的高点已经过去。之前整个行业都在高速增长,去年有很多上市公司在新冠药品的CDMO小分子领域进行了产能扩张,未来可能存在降价的风险。目前虽没有看到小分子降价,还是需要重点关注需求端。
判断这个板块出现系统性行情的几率较小,后面更多是看阿尔法,就是看上市公司在未来能不能还有25~30%的业绩增速。判断上市公司之间会出现行情的分化,不会像之前那样同涨同跌了。未来还是有一些公司能够走出来,特别是没有新冠药物的上市公司,它们的表观增速可能更快一点,产品降价的风险可能会小一点。
4、后疫情时代对疫苗这个方向怎么看?
姚文峰:对疫苗板块,短期呈偏谨慎的态度。一个主要原因是虽然之前有很多公司做了相关疫苗的准备和布局,但是从业务持续性的角度来看,并没有那么乐观。除了科兴之外,国内上市公司在新冠疫苗国际化的拓展并没有那么成功,未来的需求没有预期的大。另外这几个公司的新冠疫苗产能较大,今年年底可能存在资产减值的风险。目前市场已有一定的预期。判断这些公司在年底进行资产减值风险出清之后,明年的投资机会更好一些。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咕噜网 www.cngulu.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我们: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