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一色财经8月18日讯在周四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数据重新引燃投资者对加息的担忧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周四继续攀升,美国三大股指则再度全线下跌,美国市场过去几个交易日“股债双杀”的场景似乎没有任何改变……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周三的4.258%上升至4.307%,为连续第六个交易日走高,进一步升至了2007年以来的最高收盘水平。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则创出12年高点的4.41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美国股市则继续走弱,延续了8月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因收益率大幅飙升而造成的跌势。标普500指数和道指全天均下跌0.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2%。科技股集中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对利率上升反应尤为敏感,本月以来已累计下跌了7.2%。
这种种一切自始至终都印证着一件事:华尔街交易员终于清醒地意识到,过去十几年那历史上最低收益率的时代,可能已一去不复返了!
令人惊讶的美国经济韧性、不断膨胀的债务和赤字,以及对美联储将长期维持高利率不断升级的担忧,正共同推动长期国债收益率升至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也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美债市场未来的“常态”将是什么样子?
“5%世界”大门已打开
对此,美国银行策略师的一段最新警告,或许尤为发人深省。该行提醒投资者:要为“5%世界”回归,做好准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启美国零利率时代之前,中长期债收益率通常在5%左右。
贝莱德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也表示,美国通胀可能仍顽固地高于美联储的目标,为长期收益率进一步走高留下了空间。
目前,2年期及以下的短期美债收益率已普遍触及或来到了“5时代”,而整条美债收益率曲线,也已经全部位于了4%的收益率关口上方。
事实上,即便长期美债收益率未来不再进一步向上突破,而仅仅维持当前4%的高收益率水平,也已经足以令那些近十年来才进入市场的华尔街后辈们“步入盲区”。
债券市场正在回归金融危机前的常态。曾几何时,债市交易员的经验法则是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应在4%左右,即2%的通胀目标加上2%的实际收益率,后者大致反映经济增长。
上述局面如今正或多或少地在重现,投资者基于未来10年约为2.4%的通胀预期对债券进行定价,加上1.89%的实际收益率,10年期美国国债名义收益率目前约为4.2%。这一实际收益率也与美联储政策制定者的平均预期基本吻合,他们预计长期经济增长率为每年1.8%。
当然,这和以往的经验法则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经济增长略低,通胀略高。但这足以得出以下结论:总体而言,债券投资者并不认为我们还会回到金融危机后的零利率时代。
前加拿大央行官员、现任贝莱德投资研究所所长的Jean Boivin表示,长期利率出现了显著的重新定价上涨。市场越来越多地认为,尽管最近通胀降温取得了进展,但将存在长期通胀压力。未来几年,宏观不确定性仍将是主要问题,这令那些持有长期债券的人要求获得更大的补偿。
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其中的危险在于,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利率接近零、且经常低于通胀水平的10多年里,美国以及全球经济已经对廉价资金形成了依赖。
当时,风投资本家纷纷为处于亏损状态的新兴技术领域的“跑马圈地”提供融资,企业和基金累积了大量债务,而且即便是在美国经济似乎已经在改善的时候,政府依然举借了大量债务。
但如今,高利率的阵痛已经开始逐渐浮现。年内最先遇到冲击的是银行业——在硅谷银行等多家区域性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先后倒下后,最明显的表现是贷款违约率上升、借贷需求减弱以及银行大幅收紧贷款标准。
对所有人来说,出现更大麻烦的风险值得担忧。美国经济一直以来依赖廉价资金,而“戒断”症状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近来不少华尔街人士已经越发担心美国房地产市场在高利率下的处境,尤其是在商业地产领域。美国房贷巨头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房地美)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平均利率已经升至了7.09%,为2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这一上升延续了借贷成本长时间保持高企的情况,住房市场已因此大幅放缓。这是自去年秋天以来,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首次升破7%。该利率一年前约为5%。住房市场是最直接受到美联储高利率政策影响的经济领域。由此导致的沉重还贷负担和购屋活动放缓已重创了一些房贷业者,使该行业数以万计的人失去工作,并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
而对于股市而言,在今年上半年,美国股市似乎并不认为这些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因投资AI等其他原因而推动大型科技股上涨的股东,并不在乎这些危险。
就这些获得资本看重的行业题材,上涨本身或许不无道理。但是,随着利率上升的影响波及整个美国经济,美国股市终究还是在本月这个历史季度性表现颇弱的月份,感受到了明显的下行压力。
有业内人士本周就用著名科幻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来形容当前的债券市场和其他关联市场处境——“我们(债券市场)恢复正常了。重复一遍,我们恢复正常了。因此,任何你仍然没法应对的事情,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咕噜网 www.cngulu.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我们: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