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25日讯(研究员 田箫)从全民观望到全面普及,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为汽车带来了巨大的革命性变化和新的想象空间。随着“电车”对“油车”发起“围剿”,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拥抱新能源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在产品质量、用户服务上的种种短板,正在受到更严格的审视。
据国家市场监管局披露,2022 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咨询72940.77万件,同比增长23.5%。其中,由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以及虚假宣传引起的投诉层出不穷。
对“电动爹”的讽刺、对自动驾驶安全隐患的警惕、对售后服务缺失的争议……涌现的大批投诉既客观体现了新能源汽车的热度,也折射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销售、售后服务、投诉及客户满意度亟需提升。
(资料图片)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能源汽车,靠着“产品经理思维”把电动车卖给了一批批消费者。那么,在消费者日益成熟的当下,“新势力”们为了“讨好”用户都拿出了哪些真本事?《ESG Weekly》联合景赋,推出“新能源汽车ESG观察”专题第三站,看看各家造车新势力在用户服务方面做得如何。。
【第一期:新能源汽车“天生”就该拿ESG高分?特斯拉没做好的 国内新势力表现如何】【第二期:特斯拉因数据安全问题被岳阳机场禁入?一文看懂新能源汽车信息隐私红黑榜】
“理小蔚”完胜特斯拉
2021年,上海车展上一位身穿印有“刹车失灵”T恤衫的车主站上特斯拉车顶维权,让特斯拉在在客户服务方面饱受争议。
不过,尽管有着惨痛的前车之鉴,特斯拉仍然未将其在售后服务方面所做的努力公之于众。打开特斯拉最新的ESG报告,用户权益、用户投诉、客户满意度等相关内容,特斯拉全部都交了白卷。
正在对特斯拉进行紧追猛赶的比亚迪,在ESG报告中用了两页篇幅披露了售前售后的投诉率,除此之外,再未提及任何销售和售后服务相关内容。从其报告披露来看,亦未能体现对客户满意度议题的重视。
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创始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互联网基因”,新势力三巨头的“理小蔚”在用户服务方面,态度相较特斯拉与传统车企更为诚恳。
从ESG报告上来看,蔚来、理想、小鹏分别用了5、4、3页的篇幅来披露客户及服务理念。其中,蔚来将用户健康与安全、愉悦的用户体验两个议题都列为高度重要议题,小鹏与理想都将客户服务与满意度被列为高度重要议题。
具体而言,蔚来是“三巨头”中披露项目更为详细的一位,在负责任营销、保障用户权益板块都有具体披露,用户投诉和客户满意度板块也制定了相关KPI目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售后服务体系方面,蔚来建立了3大客户售后服务渠道,分别为多元化用户沟通渠道、专业化的客户平台、定制化的专属服务,其对售后服务体系的披露在“理小蔚”中最为清晰完整。在营销相关策略方面,“三巨头”中亦只有蔚来披露了闭环全流程销售检查机制。
理想对客户服务及满意度相关项目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披露,其中,在营销方面开展访店计划保障销售流程的透明,对车辆的续航、能耗数据进行认证;在售后方面关注售后人员服务专业性,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课程保障售后服务水准;在处理用户投诉方面对反馈事件按优先级联合多方在72小时内有效处理。
小鹏披露内容的详细程度上,略逊蔚来、理想一筹,尤其在用户服务体系、保障方面内容缺失。
投诉率分类披露仍不足
事实上,即便是客户服务项目披露较为完善的“理小蔚”,在投诉率这一议题上都缺乏明细分类和具象化内容,为ESG报告留下重大漏洞。
例如,三家公司都未按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售后服务保障、销售欺诈等具体投诉问题进行分类,如此将导致用户投诉信息不透明,无法从报告中判断企业弊病,从而无从判断企业的服务质量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解决方式。
此外,新能源汽车企业披露的投诉数量差异巨大,理想公布的投诉件数仅有2千条,而小鹏和零跑都超过了4万条,接近理想的20倍。数据差异背后,或是各家企业对投诉的定义不一所致,这一差异也让该数据的可比性、可信度打了折扣。
除了上述共性问题,各企业也各自有尚待完善的细节。
披露“优等生”蔚来设置了用户投诉两大反馈建议平台,但未有披露平台的KPIs数据。两大平台实效如何,我们从其ESG报告中无法得知。
理想在售后保障板块包含了售后质量和保险服务保障两部分内容,但披露的KPIs中只提及了员工的售后培训,未呈现保险服务相关的KPIs。
在客户满意度上,小鹏披露其的五星好评率为 96%,连续三年都保持在96%以上。不过,在该好评率的调查收集过程中,受访者占客户总数比例仅为33%,非用户的满意度对企业而言能否算作有效数据,对小鹏而言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斟酌。
客户的反馈是一家企业的“命脉”,投诉事件频繁发生,将直接损害品牌形象,影响购车意愿,带来销售市场份额下降、运营成本上升等风险,甚至可能引发法律诉讼,增加企业的法律风险。
总体来看,国内新能源车企在用户服务项目的披露上仍有较多可完善之处,企业尤其有必要重视投诉分类,才能有针对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赢得消费者信任,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景赋】
景赋是在国家科创战略下创立的全天候一站式价值投资平台,专注服务于一级股权投资市场,是促成优秀科创企业与地方政府、产业资本牵手的投资撮合平台。在原有清一色财经、碳与舍、天风证券、信公咨询四方共建的基础上,最新牵手立信德豪上海ESG团队,致力于构建以ESG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服务平台,帮助地方政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招商引资方法论;面向政府和产业资本提供基于企业价值发掘、呈现、跟踪的多维度服务技术平台,为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对接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持。
《ESG Weekly》:清一色财经及科创板日报旗下专注ESG领域的领先新媒体平台,包括新闻、数据、资源、服务等,覆盖一、二级市场投资,拥有ESG这些事、ESG测评、ESG产业联盟等栏目和产品。
从全民观望到全面普及,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为汽车带来了巨大的革命和想象空间。随着“电车”对“油车”发起“围剿”,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拥抱新能源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在产品质量、用户服务上的种种短板正在受到更严格的审视。
据国家市场监管局披露,2022 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咨询72940.77万件,同比增长23.5%。其中,由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以及虚假宣传引起的投诉层出不穷。
对“电动爹”的讽刺、对自动驾驶安全隐患的警惕、对售后服务缺失的争议……涌现的大批投诉既客观体现了新能源汽车的热度,也折射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销售、售后服务、投诉及客户满意度亟需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能源汽车,靠着“产品经理思维”把电动车卖给了一批批消费者。那么,在消费者日益成熟的当下,“新势力”们为了“讨好”用户都拿出了哪些真本事?
“理小蔚”完胜特斯拉
2021年,上海车展上一位身穿印有“刹车失灵”T恤衫的车主站上特斯拉车顶维权,让特斯拉在在客户服务方面饱受争议。
不过,尽管有着惨痛的前车之鉴,特斯拉仍然未将其在售后服务方面所做的努力公之于众。打开特斯拉最新的ESG报告,用户权益、用户投诉、客户满意度等相关内容,特斯拉全部都交了白卷。
正在对特斯拉进行紧追猛赶的比亚迪,在ESG报告中用了两页篇幅披露了售前售后的投诉率,除此之外,再未提及任何销售和售后服务相关内容。从其报告披露来看,亦未能体现对客户满意度议题的重视。
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创始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互联网基因”,新势力三巨头的“理小蔚”在用户服务方面,态度相较特斯拉与传统车企更为诚恳。
从ESG报告上来看,蔚来、理想、小鹏分别用了5、4、3页的篇幅来披露客户及服务理念。其中,蔚来将用户健康与安全、愉悦的用户体验两个议题都列为高度重要议题,小鹏与理想都将客户服务与满意度被列为高度重要议题。
具体而言,蔚来是“三巨头”中披露项目更为详细的一位,在负责人营销、保障用户权益板块都有具体披露,用户投诉和客户满意度板块也制定了相关KPI目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售后服务体系方面,蔚来建立了3大客户售后服务渠道,分别为多元化用户沟通渠道、专业化的客户平台、定制化的专属服务,其对售后服务体系的披露在“理小蔚”中最为清晰完整。在营销相关策略方面,“三巨头”中亦只有蔚来披露了闭环全流程销售检查机制。
理想对客户服务及满意度相关项目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披露,其中,在营销方面开展访店计划保障销售流程的透明,对车辆的续航、能耗数据进行认证;在售后方面关注售后人员服务专业性,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课程保障售后服务水准;在处理用户投诉方面对反馈事件按优先级联合多方在72小时内有效处理。
小鹏披露内容的详细程度上,略逊蔚来、理想一筹,尤其在用户服务体系、保障方面内容缺失。
投诉率分类披露仍不足
事实上,即便是客户服务项目披露较为完善的“理小蔚”,在投诉率这一议题上都缺乏明细分类和具象化内容,为ESG报告留下重大漏洞。
例如,三家公司都未按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售后服务保障、销售欺诈等具体投诉问题进行分类,如此将导致用户投资信息不透明,无法从报告中判断企业弊病,从而无从判断企业的服务质量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解决方式。
此外,新能源汽车企业披露的投诉数量差异巨大,理想公布的投诉件数仅有2千条,而小鹏和零跑都超过了4万条,接近理想的20倍。数据差异背后,或是各家企业对投诉的定义不一所致,这一差异也让该数据的可比性、可信度打了折扣。
除了上述共性问题,各企业也各自有尚待完善的细节。
披露“优等生”蔚来设置了用户投诉两大反馈建议平台,但未有披露平台的KPIs数据。两大平台实效如何,我们从其ESG报告中无法得知。
理想在售后保障板块包含了售后质量和保险服务保障两部分内容,但披露的KPIs中只提及了员工的售后培训,未呈现保险服务相关的KPIs。
在客户满意度上,小鹏披露其的五星好评率为 96%,连续三年都保持在96%以上。不过,在该好评率的调查收集过程中,受访者占客户总数比例仅为33%,非用户的满意度对企业而言能否算作有效数据,对小鹏而言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斟酌。
客户的反馈是一家企业的“命脉”,投诉事件频繁发生,将直接损害品牌形象,影响购车意愿,带来销售市场份额下降、运营成本上升等风险,甚至可能引发法律诉讼,增加企业的法律风险。
总体来看,国内新能源车企在用户服务项目的披露上仍有较多可完善之处,企业尤其有必要重视投诉分类,才能有针对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赢得消费者信任,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咕噜网 www.cngulu.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我们: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