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基金多年以来从不缺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往年,基金对双十一兴趣高昂,乐于发掘其中的营销机会,11月初就陆续推出各种促销或宣传活动,好不热闹。
这届双十一,基金的声量似乎不高。
那么,基金的兴致不高,背后是何缘由?没了鲜花与掌声,基金到底怎么了?股票基金不能打,债券基金上位?
“都亏麻了,谁还敢买基金?”陈铁生如是说。
已过不惑之年的陈铁生,是一名沉浮十余年的老基民,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彼时QDII基金新鲜出炉,遂成为第一批投资者,“专家信誓旦旦地说,出海投资全球股市更能分担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出人意料的是,亏损成为QDII基金的代名词。
所幸投入不多,陈铁生并非放弃而是转向其他目标,前前后后买过一二十只基金,“2022年的基金,感觉比2015年还难”。
在陈铁生记忆中,基金与双十一结缘颇深。
2013年的双十一,基金首次登陆聚划算,彼时陈铁生买了一笔富国产业债尝了个鲜,之后一直留意了相关的举动,“抽奖、送礼与费率优惠,就这三板斧”。
其中,费率优惠一直是基金对垒双十一的主战场。
为了更好地展示品牌,多数基金乐于将产品申购费下调至一折,有的基金甚至给出零申购费的优惠,可谓针尖对麦芒。
然而,费率优惠牌打不动了。
对此,陈铁生告诉锌刻度:“以前,认购费率不打折,后来是四折,所以‘双十一’限时优惠很香的,现在不一样了,不都打骨折了吗”
锌刻度调查发现,无论是支付宝、微信理财通或是第三方基金平台,当下费率优惠至一折已成为常态,再优惠的空间不大了,自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
费率优惠至一折已成常态
需要注意的是,费率优惠不香并非这届双十一基金低调的关键所在,业绩不振才是。
2021年的基金,炙手可热。
全年累计盈利高达7265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全年平均收益为7.74%,跑赢上证指数超3个百分点,其中被誉为“医药女神”的葛兰一跃成为公募基金“一姐”。
2022年的基金,寒气逼人。
据同花顺iFinD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公募基金亏损1.35万亿元,第二季度公募基金盈利6990.23亿元,第三季度基金亏损9025.73亿元,前三季度整体亏损逾1.55万亿元;其中亏损超过百亿元的基金产品有11只。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张坤、葛兰、蔡嵩松等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成为亏损的主力军,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民的士气。”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A股市场震荡下行,投资者的日子都不好过。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年内分别下跌16.91%、27.45%、31.11%,除了煤炭板块微涨0.4%,其余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此背景下,基金自然意兴阑珊。
与陈铁生一样,安宇对基金的双十一也有所关注。
坐标北京的安宇,就职于一家初创公司,2019年2月跟着朋友一起无脑买入某网红基金,不承想买了不涨不说,反而小亏几千元,“别的都在涨,我买得越亏越多,就越来越怀疑基金经理不行了,最后割肉出局”。
吃一堑,长一智。
这之后,安宇对基金的钻研格外上心,工作之余喜欢围观基金直播,成为长线价值投资的忠实拥趸者,“只要你不卖,亏的就只是数字,早晚会涨回来,但如果卖了就是真的亏”。
安宇告诉锌刻度,往年临近双十一,基金直播场次会大幅增加,11.11前后尤为明显,“这不时间还没有到嘛,到了一样会有的”。
毕竟,近二三年,直播才是基金双十一活动的主角。
但安宇也坦承,近期基金直播衷蹭双十一热度的寥寥无几,似乎志不在此,这与往年的激情泾渭分明。
需要这样的是,2020年基金直播起势,获得基金公司大量人力与物力的支持,但基金直播为了吸睛,有意或无意淡化风险,成为行业的痛点。
首先,奖励变味。
相当长一段时间,发放红包、实物及抽奖等奖励手段成为基金直播的标配,这并非不可,然而奖励逐渐变味了。
有的奖励与指定的单一基金产品挂钩,有的奖励定向用于交易满减抵扣或费用抵扣,有的奖励鼓动投资者购买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为了扭转基金直播良莠不齐的局面,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公募基金直播业务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对直播进行了合规要求。
其次,强度加码。
竞争加剧之下,为了脱颖而出更好地吸粉以及展示品牌,基金直播的强度不断加码,以至于跨夜成为常态。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直播变成了“苦播”,以至于“现在没有熬过夜,都不敢说自己做过直播”。
譬如,光大保德信基金曾经通宵达旦直播14个小时,令业界叹为观止,“本来完全不想让小伙伴们通宵,只是在前期讨论方案时,大家还是想多尝试一些新形式,顺便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再次,娱乐化严重。
基金直播按理应该打“才华牌”,但“颜值牌”却大行其道,争奇斗艳之下,一些基金公司可谓下了血本,请了女网红、女主持人等加盟,导致行业过度娱乐化。
基金直播大打“颜值牌”
但并非所有基民都买账。
“主播漂亮就能赚钱?”“反正花别人的钱,不心疼”“赚不了钱没啥用,该赎回还是赎回”等质疑不断。
抛开双十一不谈,基民对基金的后市分歧严重。
一种观点认为,抄底如抄家,要买就买债券基金。
眼下的基金生态,可谓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股票基金卖不动了,与之对应的是债券基金却“青云直上”。
据Choice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债券基金整体盈利401.82亿元,单季度规模增长近3000亿元。
债券基金表现不错
譬如,信鑫悦90天滚动持有中短债债券发起C第三季度份额净增100.09亿份;华夏鼎茂债券A第三季度份额净增74.66亿份,博时裕瑞纯债债券、鑫元安睿三年定期开放债券、鑫元安硕两年定期开放债券等6只中长期纯债基金份额净增在50亿份以上。
对此,中信证券表示:“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不佳,因而资金出于避险考虑,纷纷买入低风险债基;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偏弱的信贷表现也是债基新发规模增长的重要原因。”
于是乎,债券基金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尽管如此,债券基金并非可以高枕无忧,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如若债券基金的投资范围包含了可转债,就放大了波动的上下限,做得好可以成为加分项,但做不好成为减分项,极端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坚持就是胜利,行情总在绝望中产生。
长期持有、分散配置、定期定投是参与基金投资的正确姿势,才可以在热点切换频繁的资本市场中避免迷失自我,因而不用在意短期的波动。
毕竟,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暴赚。
总而言之,趋吉避凶的人之本性,基民用脚投票无可厚非,但投资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需要给基金更多的时间证明自己。
此背景下,基金还需苦练内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作者:陈邓新,编辑:许伟,清一色财经经授权发布。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咕噜网 www.cngulu.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我们: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