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图)
人的记忆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有时它让我们突然想起几年前发生的事情,包括最小的、看起来最不重要的细节。2000年的夏天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养中文教员的活动,我学到了不少。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街上的一场接触,这可能跟鲁迅短篇小说《一件小事》有关,叙述者要求读者该从社会下层看自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除了上课以外,我当时还喜欢在学校踢足球、到校外看看等。北师大面对新街口大街的门,有一个过街天桥。谁过马路,谁会经过一个老头子旁边。他每天坐在地上要钱。有一次过来一个年轻人给他几块钱。乞丐没有感谢他,相反地批评小伙子说: “应该给十块钱!” 读者应该明白,那个时候这笔钱不算太少的。
几年前我和学生从桂林坐船去阳朔。到达后,我们在码头的台阶旁碰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因为腿受伤了,他走不动。他比动物还可怕,发出可怜的声音。没有人理他。我同情他,但没有给钱。我们到附近的咖啡室坐下休息,他突然来了。啊!他能走路吗?他完全能动!他找我们要钱。一个同学想给他几块,他拒绝接受。他说太少了,就走了。
我想起孟子来。他说过,如果我们要帮助要饭的人,我们必须给他面子。那么,我的学生和儒家一样礼貌地对待了阳朔的老头,但是这个人好像不清楚孔孟之道,相反地,他骂我们并愤怒地离开了。谁都伤心了。
德文有固定的说法: 谁不重视一分钱,谁不值得一块钱。这也是我的态度。我老白白翻译。不少中国作家来信说有一首诗、一篇散文该翻成德文,不过他们不能出稿费。那么,我还会做,因为他们的感激等于给我的一分钱。这就好了,因为将来我肯定能收到别人的一块钱。
德国是福利国家。结果,国际的乞丐团结起来,越来越多来到德国的大城市,在街上要饭。他们爱去的地区包括超市、教堂等这类公众场所。他们可怜吗?我同情他们。我觉得他们可能会有一个主人,必须承认他们为他而劳动。
乞丐团体中,孩子、年轻人、老年人、男的、女的都有。无论天气如何,他们坐在地上。身体前面有一个厚纸板、一个空咖啡杯子,总对行人说:“求求你!” 德国人还是同情他们,路过时就给一两块钱。根据统计,努力的乞丐一天能得到300欧元。如果这样乞讨一个月的话,他们的“工资”比大学教授翻了一倍。传说东欧来的乞丐是有组织的。郊区有宾馆给他们安排住宿,早上还会派奔驰送他们进城,晚上接他们回城外。
德国的“穷人”呢?分几种情况。如果失业的话,他们由国家补贴,每个月能得到固定的一笔钱。然而也有奇怪的、让人家怀疑的现象,比如所谓的福利费的事情。举个例子,一些国外来的并且最终留在本国的家族,开保时捷到劳动局带走福利费,而他们是住豪华别墅的富翁。
那么,现在我们的哲学问题开始了。仆人好像不再是仆人,主人好像不一定再是主人。从北师大校门外过街天桥上发生的事件来看,当时的乞丐不是仆人,当时的小伙子不是主人。相反地,因为老头可以提要求,他变成老板。因为他要求年轻人必须多给钱,年轻人似乎变成了奴仆。
前几个星期我去法兰克福看望孩子、拜访亲戚。我们发现什么呢?在当地的大火车站附近,到处都有中国人开的生意兴隆的中国饭馆。他们不需要在街上要饭,因为他们有钱,有不少钱!在那里有东欧的饭店吗?好像没有,也没有东欧的旅客们。如果有东欧人的话,他们在街上要饭。这是他们变成富人的一个方法,当然他们中一些人也会成功,原因是他们靠行人的同情。因为我们德国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不太穷,而他们还是穷呢?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错的问题。应该问一问,为什么中国搞改革开放,短短四十年就能从比较穷的国家发展成富裕的国家呢?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地区没有?另外,德文还有一个说法: 每一个人是他自己幸福的锻工。当然啦,每一个人不可能真的全部得到他想得到的,失败也是正常的。还是该问一句,为什么有些人是成功的,为什么有些不是?我相信无论是谁努力,谁不会一辈子不取得幸福生活的成绩。
黑格尔(G. W. F. Hegel;1770—1831) 最有名的一篇哲学大作叫《主人与仆人》 (1807)。根据他的观点,是仆人在等主人的命令,我怀疑今天还是这样。相反地,在现代社会,有时穷人能变成富人的老板!我们该问街上捐助的钱是哪里来的? 从劳动中来。好像是捐赠人为要饭的乞丐而工作,是乞丐的膝盖让行人为他而赚钱。每次进波恩的内城,我不得不路过一个肚子非常大的老头。除了摆上他的马粪纸咖啡杯以外,一整天他什么都不做,他在休息。谁匆匆忙忙路过,给他一块钱,谁可能是从办公室出来的,或者是去上班的路上。德国的要饭人不一定是赤贫的,比方说波恩市中心的老头,衣服穿得整齐。他不等待什么命令,他是自由的。他享受着太阳,等待别人为他每天挣钱。
顾彬
责编 邢人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咕噜网 www.cngulu.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我们: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