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资管
(资料图片)
时光已至2023伊始。
回想刚刚过去的2022年,期间无论是国内的股市还是债市,抑或是海外市场,均经历了非同一般的震荡。
资本市场天然就是跌宕起伏的。当市场震荡的次数伴随时间不断增长后,唯有禁得住考验、能够用业绩证明自身实力的资管机构方能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同。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这方面,工银瑞信基金表现得恰如其分。作为一家近8000亿公募管理规模的大型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始终秉承着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的理念,务实而低调地经营着持有人的受托资产。
“当时若为虚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间。” 工银瑞信成立17年来选择了以业绩驱动自身发展的成长路径,投资视角着眼于长远而不在乎短期的得失与排名,随着时间的沉淀,最终成长为规模与业绩双一流的基金公司。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以五年中长期绝对收益业绩来衡量,工银瑞信是国内基金行业唯一一家同时上榜权益类及固收类大型基金公司投资业绩前三的基金公司[1]。该公司旗下有25只基金在最近2年、3年、5年、7年、10年间均位列同类业绩前十,涵盖主动权益、固收、QDII等不同范畴[2]。
01
规模与业绩
行业“双一流”
当前,基金公司数量超140家,公募基金产品数量逾1万只,行业发展的势头可谓是“百舸争流”。
行业“盛世”若此,工银瑞信安能做到规模与业绩行业双一流?
在业内,资管规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家基金公司的行业地位。自成立以来,工银瑞信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长期位居行业前10%,稳坐国内第一大银行系基金公司。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9月30日,工银瑞信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7868.23亿元,位列全行业第十大基金公司。其中,非货币资产合计4278.69亿元。
7800亿基金资管规模既覆盖了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基金、商品基金、QDII等传统门类,也涵盖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细分产品。比如,国内首只引入生命周期运作模式的债券基金——工银添颐债券;唯一跟踪深证红利价格指数的ETF——深红利ETF;首只跟踪中证线上消费主题指数ETF——消费服务ETF。
工银瑞信旗下还有众多特色鲜明、超额收益突出的主题基金,成为该公司独特竞争优势。如,曾获年度业绩冠军的首只金融地产主题基金——工银金融地产混合基金;以工银医药健康股票、工银前沿医疗股票、工银医疗保健股票为代表的医药主题基金;以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混合、工银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主题基金等。
工银瑞信的长期业绩,正是由一只又一只精心锻造的基金年复一年累积而来。随着时间的沉淀,这家公司依靠扎实的投研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渐成长为股债双牛、投资业绩全面开花的基金公司。
说到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业绩,多数人第一反应会是它的权益投资能力有多强。用股民的话来形容,即是它会不会炒股。
在这方面,工银瑞信是业内的“传统强队”。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旗下16只主动权益产品业绩上榜近两年、三年、五年、七年等同类前十,其中近七年、近五年、近三年分别有7只、11只、10只跻身同类前十[2]。
大方向若此,细分领域则是多点开花。以大盘成长股票型基金为例,工银瑞信过去5年,旗下有4只基金位列该类产品投资业绩前十。其中,工银信息产业混合A最近5年以160.71%的累计回报,位居同类前三,年化回报达到21.12%;工银生态环境股票A、工银新金融股票A、工银物流产业股票A最近5年的投资业绩同样排名同类前10,区间累计回报均超过了130%[2]。
在大盘价值股票基金方面,工银创新动力近三年、近五年均居同类前五。
中盘平衡股票方面,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近三年、近五年、近七年持续位列同类榜首,近七年累计回报达275.1%,年化回报达20.79%[2]。
相比权益投资业绩,工银瑞信的固收业务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以Choice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工银瑞信旗下债券基金的总资产净值2587.61亿元,位列行业第7名。
对于一家资管公司而言,如果规模代表的是行业地位,那出色的业绩则意味着锦上添花。根据晨星截至2022年末数据,工银四季收益债券(LOF)A,近十年累计回报达到79.07%,位居同类前十;工银双利债券A近五年、近七年、近十年均位居同类前1/5;工银添利债券A近一年、近两年均居同类前5%。
相较“年轻”的基金如工银尊益中短债债券A,成立于2020年7月,近两年的业绩排名在397只同类产品中位居前三。
在立足国内投资,工银瑞信将投资业绩做到了行业一线的同时,它的海外投资亦表现不俗。
工银全球精选股票、工银全球股票两只QDII基金,近十年累计回报分别达182.14%和154.61%,持续包揽晨星同类最近五年、七年、十年业绩榜冠亚军。
还有工银全球美元债A人民币(QDII),近五年亦排名同类前十;工银印度基金人民币(LOF),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持续居同类业绩榜首。
总的来说,工银瑞信基金在产品业绩上实现了长期不同时间维度和产品线全面开花,整体的长期投资实力位居行业先列。
02
实力型投研平台
多层次且一体化运作
宋代诗人陆游写过这么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然而,一家基金公司的长期投资业绩,它并非缘于巧合或运气,而是由优秀的投资人、实力型平台、先进的投资理念及正确的价值观等多因素叠加而成,且也是经过长期实践考验的结果。
工银瑞信之所以能做到规模与业绩行业双一流,缘于它选择了业绩驱动发展的导向,也归功于这家公司构建了一个坚实的投研平台,且在一体化运作的思路之下,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并进一步做到了人尽其才。
如果将业绩比作一辆车,那么投研平台就是可以源源不断输送的燃料。实力型平台的打造,需要公司上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需要做到流程化、规范化和科学性运作。
正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工银瑞信历经17年砥砺前行,构建起业内领先的实力型投资平台,设立了15个能力中心和4大研究板块,建立了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通过发挥公司投研队伍的集体智慧,加强资源共享,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工银瑞信构建的投研团队,有着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的统一思想。为了发挥协调效用,让投研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让平台对基金经理的赋能得到真正有效发挥,工银瑞信实施了投研一体化运作的模式。团队上下遵循“研究驱动投资、投资指导研究”的理念,建立起覆盖宏观、行业、公司等多层次的研究体系,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深度研究分析,并加强研究成果向投资转化,为公司各类组合投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03
完善的人才梯队
“老中青”层次分明
一只基金的投资业绩,影响因素很多。在其中,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显然是足够重要的变量。
工银瑞信在投研平台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也推行了一套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这套机制包含了“长效培养”、“传帮带”等特点。
关于这两点,我们可用数据加以解释。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26日,在工银瑞信58位基金经理中,21位来自外部招聘,占比35.6%。换言之,超过64%的基金经理是由该公司是内部培养的,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另一方面,58人中,在工银瑞信任职年限超过8年的有22人,占比37.3%;任职年限5年以上的43人,占比达到了72.9%。
工银瑞信的基金经理团队呈现了老中青“梯队式”的人才结构,使得团队整体上经验积淀与创新活力并存。
这家公司旗下有一批资历与实力并重的投资老将,诸如杜海涛、欧阳凯、王筱苓、何肖颉、何秀红、赵栩、宋炳珅、谷衡等14人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超过了10年。
说到基金老将,就不得不提杜海涛。他证券从业年限超过了26年,是“金牛奖15周年杰出基金经理”、“公募20年‘金基金’最佳投资回报基金经理”的获得者。工银瑞信成立于2005年,杜海涛于次年加盟。一路走来,他与工银瑞信固收团队相互成就。截至2023年1月底,基金经理任职年限长达17.4年,全行业排名第五。目前,他任工银瑞信副总经理兼工银瑞信(国际)董事长。
杜海涛是以管理固收产品见长的基金经理,他的投资风格偏向稳健,管理的产品包括了混合型一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型二级债基、灵活配置型基金。比如,他管理的工银添颐债券基金曾5获金牛奖,在管时间最久的工银增强收益债券,截至2月8日总回报都超过了162%。
杜海涛证券从业20多年来,直言:“以投资经理为终身职业,想做好,很难在生活和工作之间划清界限。投资经理最轻松的是12月31号收盘到1月3号,一年中一般这两天假,可能是投资经理真正回归生活的时候。”[3]
同样偏向稳健投资的老将还有欧阳凯和何秀红,二人的长期投资实力出众,代表作均出现在晨星最新公布的同类产品投资业绩前十榜单中。
欧阳凯是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的,目前是工银瑞信基金的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这位投资经验丰富的固收大拿,目前除了管理工银双利债券外,还承担着团队建设和新人培养等的重要工作。工银双利债券也是他带着两位新生代基金经理联合管理的。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工银双利债券A过去一年排名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A类)前十(9/336)。另据晨星数据,拉长时间来看,其长期投资业绩同样出色,近五年、近七年、近十年均位居同类前1/5。
何肖颉和王筱苓主要负责权益投资,二人各自的代表作长期业绩居于同类先列。何肖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投资老将,从业年限24年。1998年第一批公募基金公司成立的时候,他在卖方担任分析师。王筱苓拥有证券从业经验26年,证券投资年限超过12年,现任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
5-10年投资经验梯队中,杜洋、赵蓓、鄢耀、谭冬寒、单文、张宇帆、胡志利是工银瑞信基金自主培养的业内知名中生代权益基金经理代表,而杨鑫鑫等是从外部招聘而来的绩优权益基金经理。李敏、王朔、张洋、张略钊等固收基金经理也表现不俗。
以张略钊为例,他参与管理已超5年的工银纯债债券,去年入围晨星年度纯债型基金,全市场该类型产品仅有2只入围。他的任期回报达到23.74%,年化回报逾4%(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3.1.16)。在最新晨星公布的数据中,工银纯债债券A分别在近二年、三年位居同类前5%;近五年排名同类前十。
5年以下投资经验的新生代序列中,权益团队中的郭雪松及固收团队中的景晓达、徐博文、陈涵等均以优异的业绩表现崭露头角。
总的来说,“老中青”人才梯队层次分明。“三代人”虽然年龄和投资经验各异,但均奉行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理念。老中青的搭配,使得成员之间也能各取所长,实现共同进步。尽管每个人的投资风格不同,但当产品特性与投资风格相匹配时,便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工银瑞信基金“老中青”队伍中优秀人才辈出,这也为它自身不断前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然,为了对整个团队进行有效激励和鞭笞。工银瑞信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建立“选、用、育、留”的人才培养和激励体系;另一方面,实施中长期与短期、个人与团队业绩相结合的交叉考核机制。
04
立足能力圈
构建金字塔人才进阶模式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曾说:“谁都会犯错误,但是通过把自己限制在相对较少的易于理解的行业中,一个聪明伶俐、见多识广和认真刻苦的人就可以相对精度地判断出投资风险。”
在工银瑞信,每一位基金经理对于自己风格和能力圈都有着相对清晰的认知和定位,工银瑞信也依据基金经理的不同投资风格,为其量身打造了最为合适的基金。
对此,工银瑞信建立了该公司特有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路径:行业研究员——行业基金经理——主题基金经理——全市场基金经理。这种模式既能确保基金经理在能力圈范保持极致和深度的研究,也能让行业基金保持风格稳定,在细分领域实现超额收益。当基金对行业具备了足够深度的认知和研究能力后,也允许他适度和不断拓展能力圈。当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后,他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管理的全市场产品的能力[3]。
其实,工银瑞信基金旗下产品“百花齐放”,也印证了基金经理们的投资实力。相信工银瑞信倾力打造的这支投研团队,在不断经历牛市亢奋、熊市磨砺后,所形成的共识和凝聚力,能够通过优秀的投资表现为投资者创造出更为长期的可持续性回报。
金子的光芒是挡不住的。一如工银瑞信的业绩,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据悉,截至2022年末,工银瑞信基金管理资产规模1.72万亿元,服务客户8300万户,累计创造投资回报已达到了4446亿元。
注: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数据来源:海通证券《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及《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超额收益排行榜》,数据截至时间为2022/12/30。
[2]数据来源:《晨星中国开放式及ETF基金排行榜》&《晨星中国QDII及海外基金排行榜》,数据截至时间为2022/12/31。
[3]文献参考及引用来源:
中国基金报《工银瑞信杜海涛:主动管理风险 匠心打磨团队》
21世纪经济报道《平台优势如何炼成?基金公司“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不简单》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咕噜网 www.cngulu.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我们: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