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投资
主讲人喻宗亮: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高级基金经理、副总经理
(资料图片)
以下为2023年一季度投资策略全文:
摘要:回顾2022年,国内疫情反复、地产低迷,海外在历史性高通胀之下快速加息,“内滞外胀”是压制A股走势的核心因素。展望2023年,前述三座大山有望迎来拐点,随着中国经济重振内需持续推进,我们判断明年内外需景气互换,内需板块有望迎来价值回归。
1、宏观展望:内外需景气互换
>>>2023年海外衰退风险加大,出口型行业基本面承压
2022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加息对经济的冲击加速显现,基本面要求货币政策暂停收紧;但地缘因素、能源转型、劳动力短缺等供给因素会抬升通胀长期中枢,美联储利率高位维持时间可能较长,外需存在超预期衰退的可能。
>>>随着外需回落加深,稳内需政策进入发力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扩内需成为下一阶段的战略重心
一方面,防疫政策变化会带动就业恢复,就业的恢复进一步带来收入增长的提升,从而促进消费的回升;在经济回升过程中,消费信心也会逐步恢复,从而促进超额储蓄释放,增强弹性。另一方面,地产销售、投资已经回落至接近长期均衡水平,随着地产政策的强化、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将显著弱化。
2、投资方向:看好内需价值回归
>>>复盘过去几轮外需下行周期,稳内需政策强化后,消费普遍表现更好,预计本轮周期也将类似
>>>除需求恢复外,本轮周期中消费行业供给面好于过往任何时期,在供需双重作用下,消费行业盈利弹性将显著加强
自201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内需行业已经呈现出总量增速放缓但格局优化的特征;而3年疫情冲击下,企业资本开支的意愿和能力更加疲弱,行业供给曲线越来越缺乏弹性,头部企业定价权显著提升。在供给大幅出清的加持下,一旦需求复苏迈过平衡点,小幅的需求增长都可能会带来价格的快速上涨。海外疫情防控政策变化后,消费价格都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回升。而过去两年部分高景气的出口型行业资本开支大幅增长,未来或将面临供给增多而需求放缓的局面。
>>>投资方向上,重点关注估值处于历史低分位数的内需领域
海外来看,美联储抗通胀目标仍面临压力,政策利率高位持续性可能超预期。国内目前基本面仍然低迷,剩余流动性短期仍处于历史高位,但随着需求的恢复,过度宽松的剩余流动性将逐步回归中性,估值处于历史低分位数的内需领域更好。
目录
一、海外衰退延续
1、全球货币仍紧
2、外需衰退加深
二、国内需求发力
1、稳内需政策进入发力区
2、防疫迈向新阶段
3、地产政策继续优化,下行基本见底
三、看好内需价值回归
1、稳内需政策强化后,消费普遍表现更佳
2、消费供给出清完成,未来盈利弹性巨大
3、投资策略:需求回升、供给出清,看好内需价值回归
一、海外衰退延续
2022年以来,美联储快速加息对经济的冲击已经开始加快显现,海外经济周期逐步转入下行通道。展望2023年,预计外需衰退将持续加深。
1、全球货币仍紧
美国中期通胀压力边际缓解,但长期中枢趋于抬升。2022年10月、11月美国核心CPI连续两个月超预期回落,微观层面观察到房地产市场热度骤降、二手车价格等影响核心通胀的关键变量见顶,随着货币紧缩对需求端的压制持续显效,中期来看美国通胀见顶基本已经确定。但目前诸多因素支撑下,美国通胀中枢趋于抬升,2023年通胀能够顺利下行至美联储的合意区间仍然存疑:一方面,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偏紧,薪资-通胀螺旋压力依旧存在。劳动力缺口是薪资增速和核心通胀的领先指标。劳动力供给端,现阶段美国劳动参与率迟迟修复不到疫情前;需求端,职位空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之差代表的劳动力缺口尽管收窄至430万人,但仍然处于2000年以来的极高水平(对比疫情前劳动力缺口最多时仅130万人)。劳动力市场严重过热的环境下,美国居民薪资增速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截至2022年11月美国非农时薪同比增速为5.1%,环比增速为0.6%,“薪资-通胀螺旋”的压力将使得核心通胀具备韧性。另一方面,资源品资本开支长期低增长,供给偏紧格局之下商品价格中枢趋于抬升。以原油为例,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大环境下,原油等能源类产品资本投资的动力不强,能源类产品长期价格中枢抬升是较为确定的。
美联储抗通胀目标尚未达成,政策利率维持高位的时间可能超预期,将提升经济超预期衰退的可能性。12月FOMC会议上,尽管美联储如期将加息幅度下调至50bps,但值得注意的是,年末议息会议公布的利率路径比市场预期更为鹰派。12月FOMC会议点阵图将利率峰值预期中位数提升至5.0%-5.25%,同时记者会上鲍威尔表示除非委员会确信通胀能够可持续地重回2%,否则不会考虑降息。如果通胀的韧性得到验证,那么联储政策利率维持高位的时间可能超市场预期。
美国劳动力缺口仍在高位,核心通胀具有韧性
以石油为代表的资源品资本开支长期不足,商品价格中枢抬升
(美国页岩油气勘探类资本开支)
2、外需衰退加深
作为全球最大的需求方,美国2023年消费需求后继乏力,而政策利率维持高位将提升衰退超预期的可能性。
从周期视角来看,1969年以来历次美国衰退周期中,PMI跌破50至见底的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个季度,而1982年美联储为抗击高通胀而巨幅加息、2008金融危机和2002互联网泡沫的时候长达1年,目前衰退才刚刚开始。从库存周期来看,美国制造业库存增速在2022Q2见顶,但目前仍处于近30年的高位。美国同样存在3年左右库存周期,去库存周期大致占50%,预计2023年去库存将持续对需求端形成压制。
从政策视角来看,美国滚动财政赤字规模领先消费增速1年,2022年财政赤字大幅退坡、居民超额储蓄消耗殆尽,预示政策对消费的托举力度将十分有限。2023年新一届美国国会由两党分治,预计财政政策会更加难有作为,美国国会办公室最新预测2023财年预算赤字缩减至9840亿美元,仅相当于2019财年赤字水平,远低于2020-2022年,预计2023年美国消费增长后继乏力。
从过去3轮加息周期来看,每当美国PMI下穿50、或者关键期限利差倒挂时美联储都会停止加息,失业率上行时开始降息。但本轮加息周期中美联储所面临的通胀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就业市场目前仍然火热。在抗通胀和稳增长的重重矛盾下,美国衰退可能超市场预期。
美国财政赤字大幅收缩,消费后继乏力
从全球来看,流动性紧缩的滞后效应已经开始暴露,滞胀格局正在海外主要经济体之间加速扩散。受高通胀和能源危机影响,欧洲经济景气度已经率先衰退,截至2022.12,欧元区PMI已经连续6个月处于收缩区间。2022.11美国ISM PMI也回落至50以下,为2020Q2以来新低,新订单指数近半年内多次进入收缩区间。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的需求萎靡加深,亚洲制造业也开始呈现景气收缩。韩国制造业PMI已连续5个月处于收缩区间,2022.11日本、越南PMI也落入50以下,中国出口增速加速下滑,确认景气收缩现象在全球加速扩散。
2022Q4以来主要经济体衰退趋势加速扩散
二、国内需求发力
1、稳内需政策进入发力期
随着外需衰退加深,2023年出口回落不可避免。从历史经验来看,出口转负前一年A股表现往往较弱,但出口真正转负的时候A股市场表现一般不差,背后的政策逻辑在于外需大幅下滑的年份,稳内需政策往往进一步加大托举力度,因而股市也会表现较好。例如,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国内推出“四万亿”需求刺激政策,由此带来地产基建高增长,市场全面大涨。2016年,供给侧改革和棚改货币化驱动经济再度复苏,企业盈利触底回升,价值股迎来牛市。2019年,政策以托底为主,财政大规模减税降费、专项债规模扩容,货币政策注重引导宽信用,产业政策强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资产表现强势。
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并以1998、2008年类比,指出当时均是外需下行,政策启动一轮内需扩张对冲。当前海外同样面临衰退加深,且国内经济处于较为低迷状态,2023年扩内需势在必行。
出口转负的年份A股往往不弱
出口下行期,扩内需政策加大对冲力度
梳理近两年政策脉络来看,重要会议政策定调持续转暖,相信还有更多积极政策在路上。2021年,出口高增长有力支撑了经济基本面,同时企业盈利高增长,因此政策着眼于“用好稳增长的窗口期”进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利在长远的结构性改革,平台经济反垄断、医药集采、教育行业整治、地产降杠杆等措施由此相继推出,直到2021.12.7重要会议指出“稳字当头”,政策开始转向缓和。2022年上半年,出口增速仍然维持韧性,因此政策目标仍是多元的。随着2022年H2出口加速下行,2022.10首次转负,政策基调开始加速转暖。2022.12.7中央高层会议明确要求明年工作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罕见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工作总基调非常积极。作为二十大开局之年,预计2023将集中力量做好经济建设。
2022.12.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认扩内需战略将是未来的战略重心。本次经济工作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并配套出台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均指向提振内需是明年工作重中之重,预计总量政策会维持在偏宽松的状态。同时,会议高度重视提振发展信心,针对平台经济治理,表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针对“国进民退”的误读,明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针对地产风险的担忧,要求“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将“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置于首位,预计产业政策也将持续优化。
2022年总量政策整体偏宽松,但是经济景气度始终低迷,症结在于疫情和地产扰动市场信心,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行为更加保守,因此宽松的流动性并未顺畅传导至信用扩张。随着近期一系列以提振内需为目标的政策加速落地,信用传导渠道有望逐步疏通,内需板块将迎来基本面修复。
出口加速下行,重要会议基调明显转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亮点梳理
2、防疫迈向新阶段
(1)防疫政策持续优化,社会流动性趋于修复
防疫工作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国内外出行限制陆续放宽。12月初“防疫新十条”发布、通信行程卡取消,标志着国内出行层面的管控基本解除。2022.12.26卫健委公告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23.1.8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出入境的限制也将迎来放宽。同时,各项医疗准备也在加快推进:加速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财新网报道老人新冠疫苗接种指标已下达:1月底前8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首剂接种率达到90%,符合条件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90%;60-79岁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95%)、加强定点医院ICU建设等医疗准备相继展开,防控资源更加集中于保护重点人群,有助于提升防控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
防疫政策方向性的变化后,预计社会流动性将不断恢复。12月以来,全国货运物流、航班执飞等交运数据均出现边际改善。由于近期上海、广东等经济大省仍处于疫情爬坡期,国内整体的交通数据恢复程度有限,但率先达峰的北京、保定城市交通数据已经显著修复。海外经验来看,防疫放松之后单日新增病例通常在一个季度内达峰,随后就进入居民适应疫情、消费服务支出恢复的路径中。
全国货运物流有所改善
北京交通拥堵延时指数
(2)防疫转向促进就业回升,信心恢复超额储蓄释放
防疫转向促进就业回升,决定方向。疫情以来失业率整体处于高位,且波动与防疫管控严格指数密切相关。防疫政策明确转向后,经济活动向常态回归是大趋势,有望带来就业的显著恢复。就业的恢复进一步带来收入增长的提升,从而促进消费的回升。
信心恢复超额储蓄释放,增加弹性。截至2022Q3,城镇居民储蓄率TTM已经达到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以2019年的储蓄情况为参考基准,估算2020-2022年期间累计多增4-5万亿元的超额储蓄,规模相当于2019年社零总额的10%。储蓄大幅上升是信心低迷的结果,回顾过去20年,在2008年金融危机、2011-2014年漫长的产能出清过程中,均出现过消费者信心低迷、居民储蓄率大幅上行的现象,而后随着信心的修复,储蓄率也都自然回落。本轮疫情期间储蓄激增,既有就业不确定性上升引发的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加,也有消费场景受限导致的被动储蓄,一旦增长预期改善、消费场景优化,未来有较大的释放空间。
失业率与疫情防控严格指数正相关
失业率与居民收入负相关
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未来将随信心回升而释放
3、地产政策继续优化,下行基本见底
(1)地产政策继续优化
供给端政策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实质性加码,政策从“保项目”逐渐升级为“保优质主体”,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11月以来地产加速优化,融资支持“三支箭”集中落地。其中,“第三支箭”——房企股权融资时隔6年再次开放,对供给端意义重大。政策支持下,房企可以引入增量股权资金以补充资本金,或者发挥REITs和私募股权资金的作用来盘活存量资产,有利于改善优质房企信用风险,助力房企降杠杆和资产负债表修复。
需求端政策已经自上而下持续加力,目前累积的政策强度已经不低。总量层面,按揭贷款利率至2022.9已经较高点下降129bps至4.34%,降幅接近2011-2012房地产周期(142bps),历史经验来看已经足以引导购房需求修复。地方层面,因城施策持续加码,目前杭州成都等热点二线城市也已经开始放松限购,压制购房需求的外部因素正在逐步解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地产政策定调更加积极,预计2023地产政策环境将持续优化。相比于过去强调“房住不炒”,2022.12.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住房改善”列入促进消费内需的主要对象,在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部署中将“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置于首位,叠加近期部分部委官员重申“房地产是支柱产业”,进一步确认地产政策转向积极扶持。往后看,随着供给端预期逐步趋稳,随着防疫政策更加精准优化,2023年居民收入预期改善和消费半径修复将有利于地产合理需求释放。
“三支箭”落地,供给端支持力度实质性加码
按揭利率下调,对需求端的牵引效果将逐步释放
(2)地产下行基本见底,对经济拖累趋于弱化
经过一年半的调整,2022年房地产销售已经回落至接近长期中枢水平,快速下行期趋于结束。假设城镇人口长期中枢10亿,人均住房面积40-50平米,住房更新周期40-50年,估算商品房销售面积长期销量中枢可能稳定在10亿平/年左右。今年前11月商品房住宅销量10.3亿平方米,预计全年销量在11亿平左右,基本接近长期的均衡水平。
2022年的投资规模回落至长期中枢以下,基本确认触底。住房长期需求中枢决定了供给中枢,预计新开工面积的中枢也在10亿平方米左右。2022前11月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39%,2022全年新开工面积预计9.5亿平,击穿长期中枢。即便2023年地产投资与2022年持平,对经济的拖累也将显著减弱。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地产行业基本面深度下滑,既有居民杠杆率过高、适龄购房人口数下滑等长周期因素影响,也有疫情下人员流动不畅带来的外生冲击,期房交付信心受损、收入预期恶化也会使正常购房需求受到压制。伴随供需两端政策加码,积极变化正在逐渐累积,地产基本面有望逐步企稳。
2022年地产销售、新开工回落至接近长期均衡水平
防疫精准优化有助于地产销售修复
三、看好内需价值回归
1、稳内需政策强化后,消费普遍表现更佳
2021年1季度国内经济见顶后,增长驱动主要来自于强劲的外需。映射到上市公司基本面,表现为国内收入增速放缓、而海外收入增速延续上行趋势。从市场表现来看,2021年Q2以来超额收益明显的行业主要是外需占比高的电力设备、有色、基础化工、汽车等(海外营收比重明显超A股平均值10%),以及海外收入增速接近或创下历史新高的煤炭、公用事业、石油石化,而内需主导的消费和投资相关行业整体表现低迷。
随着外需衰退加深,内需逐渐发力,2023年市场结构将随之改变。复盘来看,稳增长政策发力时,宏观杠杆率均会出现一定提升,结构上加杠杆的主力部门对应的行业往往更加占优,但消费普遍表现较好。
2009年:四万亿刺激后居民、企业、政府部门杠杆率同比增速均大幅上升,由此带来地产、基建的高增长。此时市场全面大涨,但与政策刺激直接相关的大宗商品、汽车家电行业涨幅更大。
2016年:以棚改为主要抓手,居民杠杆增速大幅上升、非金融企业(含地方平台)杠杆增速小幅上升,所以地产对GDP的累计同比贡献率提升的最多,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次之。市场表现来看(2-12月期间)消费、周期有超额收益。
2019年:因为中央对经济的下行容忍度加大,加之出口下行幅度不算大,所以尽管财政、货币均有放松,但托底政策力度不及前两轮。结构上居民杠杆率增速>政府>非金融企业部门,市场表现来看消费超额收益>成长,周期没有超额收益。
2022.11以来:防疫政策加速优化、地产供给侧金融支持实质性加码,消费、金融板块超额收益显著。
出口下滑时期各部门杠杆率增速
国内政策发力后消费行业占优
2、消费供给出清完成,未来盈利弹性巨大
(1)消费供给出清完成
不同于以往稳内需周期,本轮周期中内需行业的供给面好于以往任何时期。
长期看,传统消费行业由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行业竞争格局持续优化。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放缓,结构优化。传统消费行业的供给特征在宏观经济减速换挡的背景下,也由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为例,过去10年行业资本开支持续减速,从2016年后资本开支大幅下滑,增量供给收缩,行业竞争格局优化,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头部企业的定价权迎来提升,利润占比加速攀升。未来越来越多的内需行业将呈现总量增速放缓但格局优化的特征。
中期看,消费行业的供给曲线变得更加缺乏弹性。持续两年多的疫情冲击下,线下服务消费行业普遍出现持续亏损和大面积退出现象,而新增投资在疫情期间大幅下滑,企业资本开支的意愿和能力都很疲弱。从财报数据来看,截至2022Q3,消费行业资本开支-21.2%,在2021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下滑,预示未来增量供给极为有限。
消费品制造业由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
(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为例)
消费服务行业供给强力出清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021-2022消费行业供给收缩加剧
(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增速:累计同比)
(2)消费行业未来的盈利弹性显著加强
展望2023年,在供需双重作用下,预计消费行业盈利弹性将显著加强。以供需曲线类比当下,消费的供给曲线在长期因素(供给结构集中化)和中期因素(疫情导致资本开支意愿和能力的严重丧失)的共同作用下,变得越来越缺乏弹性并更趋向于刚性(更加陡峭),即意味着定价权的提升。随着国内防疫政策优化、重振内需,过去两年消费需求极度低迷的环境终将结束。在供给大幅出清的加持下,一旦需求复苏迈过平衡点,小幅的需求增长都可能会带来价格的快速上涨,届时消费行业的盈利弹性将得以显著展现。
从海外经验来看,防疫政策放开后,消费价格都出现明显回升。参考国情相似的东亚国家,越南在2021.5以前是防疫优等生,随着德尔塔的流行,新增确诊持续增加,CPI也开始回落。随着防疫难度的持续加大,防疫政策开始转向,放松之初CPI相对低迷,度过1个季度的适应期后,新增确诊于2022.3达到顶峰,CPI同时完成触底并持续攀升至今。日本2022.3境内防疫全面放松、入境初步放宽,虽新增确诊经历几轮波峰,也没有影响消费的恢复,2022.6日本零售业恢复至疫情前、2022.10餐饮业恢复至疫情前。日本核心CPI在放松之前处于1%以下的较低水平,防疫放松之后快速上行,2022.11核心CPI创近40年新高。
越南CPI随防疫放松而加快升温
日本放开后核心CPI创40年新高
3、投资策略:需求回升、供给出清,看好内需价值回归
总结而言,2023年内外需周期错位,预计内需板块基本面更加占优。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过去两年部分高景气的出口型行业资本开支大幅增长,未来将面临供给增多而需求放缓的局面。而国内经济周期已经提前触底,不少内需型行业受困于疫情冲击,已经完成又一轮市场化供给出清。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发力,内需相关行业基本面有望率先迎来修复,供需双重作用下盈利有望超预期。
估值驱动仍然偏弱,配置上优选低估值内需领域。海外来看,美联储抗通胀目标仍面临压力,政策利率高位持续性可能超预期。国内目前基本面仍然低迷,剩余流动性短期仍处于历史高位,但随着需求的恢复,过度宽松的剩余流动性将逐步回归中性,估值处于历史低分位数的内需领域更好。
END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咕噜网 www.cngulu.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我们: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