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高级基金经理、首席权益投资官郭希淳为投资者分享了“如何看待接下来A股的走势?比较关注哪些机会?”“目前港股到了什么位置?后续有哪些机会?”“最近资金回流上证50和沪深300,怎么看待后续大票的走势?”等热点的看法,以飨读者。
详情如下:
(资料图)
本期主讲:郭希淳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高级基金经理、首席权益投资官
01宏观经济部分
Q&A
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出台,对国内经济基本面有什么影响?
观点:防控措施优化最终将导致经济受疫情的影响减弱,国内经济和地产景气度很大程度是和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来相关的。
这次疫情防控方案优化调整后,疫情防控涉及的人员数量和管控点位是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的。如果新的方案依旧能够控制住疫情的话,那么未来疫情对生产生活的限制将大幅下降,相比原来的方案对于经济无疑是一个利好。如果新的方案对疫情的控制力有所降低,那么大陆可能会像之前中国台湾、香港那样,最终经济受到的疫情约束也会少一些。从中期(6-12个月)的维度来看,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今年影响经济的主要变量就是疫情、房地产和外需。
房地产的话,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发展政策。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之前的房地产的相关政策效果有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疫情影响大家对经济的信心以及储蓄的需求和意愿。今年的储蓄是非常高的,基于收入预期的考虑,居民购房热情是比较低的,而前期的房地产政策更多的聚焦于需求端,例如放松限购、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和降低贷款利率。可以说需求端的政策力度已经很大了。最近的地产政策其实更偏向于供给端,强调对于有暂时流动性问题的房企要给予一定支持。其实,看排名比较靠前的房企,没有出风险的可能也就十几家了,如果这些最后一批比较优质的房企也出现现金流问题的话,相当于整个行业就全军覆没了。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银保监会、央行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在支持开发商现金流方面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对购房者信心也会有一定帮助,因为大家不买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交付风险,这次政策有助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如果疫情的负面影响能够在未来6-12个月逐渐减弱,对整个经济也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带动作用,不仅涉及到直接受疫情影响的线下服务和出行产业,对房地产行业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Q&A
美国10月CPI低于预期后,如何看待后续美国经济走向和货币政策走向?近期人民币缘何升值较快?
观点:虽然可能来的比市场预期的晚一些,但美国经济下行趋势比较确定。现在可以看到美联储加息幅度放缓的拐点,但讨论降息可能还为时较早。
美国10月CPI低于预期后,美国加息预期出现了比较快的回落,美股和大宗商品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弹。美国经济的下行趋势是非常明确的,无论是从PMI还是从消费相关的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已经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出现了下行趋势。美国经济此前表现出的韧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就业上,美国的就业数据一直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就业缺口,企业发布的用人需求处于历史高位,且高于失业人数。
美国就业市场的韧性一方面来源于疫情后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来源于需求的韧性。近半年美国的进出口对经济是有很大支撑的。历史上美国是一个贸易逆差很大的国家,贸易逆差大概占GDP的5个点左右。但是在今年的3月份之后,贸易逆差出现了比较大的收窄,这主要是欧洲的贡献。欧洲,尤其是像德国这样的国家,历来是贸易净盈余的国家,但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了欧洲能源危机,今年这些国家一度出现了贸易赤字。那么对于欧洲而言,外需缺少的部分就是美国外需增加的部分,这也是美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进出口在9月再次出现了拐头回落,贸易赤字再度扩大,这可能代表着欧洲能源危机导致的欧美贸易关系的逆转、美国对欧洲贸易赤字的收窄可能已经接近尾声,进出口对美国经济的支撑可能已经结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来看美国的内需,零售数据显示消费数据其实基本上是延续平稳向下的趋势。当美国的外需韧性消失的时候,美国经济就会重新回到一个向下的趋势当中,虽然可能比市场之前预期的要晚一些到来,但最后的方向是比较明确的。
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是在这个时间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变化,美元的强势也似乎有见顶的迹象,美元指数也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美元指数的回落打开了国内政策宽松的空间。最近几天人民币升值是比较快的,这和美元指数回落、国内政策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内的政策空间会更大,政策对于后续经济的支持效果也会更好,对于A股市场来讲是一个利好。
02市场研判部分
Q&A
如何看待接下来A股的走势?比较关注哪些机会?
观点:中期维度下股市表现不会更差,短期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1)当前基本面非常差,但是可能出现向上变化的行业;(2)有长期投资价值,但是前期股价下跌较多,估值回归到合理区间的长期成长股;(3)与美元流动、美联储利率相关性较强的行业。
从中期(6-12个月)的角度来看,后续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要减少的。但从较短期的角度来看,可能还是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但对于市场来说,重要的一点在于,市场底部已经探明,虽然短期怎么走大家可能并不知道,但中期市场表现不会比现在更差,大家在这一点是会达成一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可能会出现一些结构性机会。一类是当前基本面非常差,但是可能出现向上变化的行业,例如与疫情相关的出行链或者线下服务业等行业。另一类是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但是前期股价下跌较多,估值回归到合理区间的长期成长股,比如医药行业。除此之外,还有和美元流动、美联储利率相关性较强的行业。
Q&A
目前港股到了什么位置?后续有哪些机会?
观点: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讲,港股也是有一定的投资价值的,现在是值得去挖掘和研究的一个阶段。
今年港股的调整幅度是比较大的,一方面港股受到美元强势的影响,另一方面港股基本面上受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比较大。但近期这两方面都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美国加息逐渐变换,美国加息的拐点已经出现;另一方面,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国内经济也已经到了最差的时候。因此港股可能已经处于最底部的阶段,应该是有一些投资机会的,运营较为稳定的、能计算出现金流的公司的分红收益率其实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不错的水平。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讲,港股也是有一定的投资价值的,港股现在是值得去挖掘和研究的一个阶段。
Q&A
最近资金回流上证50和沪深300,怎么看待后续大票的走势?
观点:前期市场回调的时候这些公司跌幅更大,当市场情绪回暖的时候,由于这些公司本身质地不错,最近表现强势也是比较合理的。
我们认为无论是大市值还是小市值的股票,当跌出一定价值之后,或者说跌到一个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位置之后,总会有人买的。前期市场调整的时候,大市值股票调整的更深一些。外资的快速流出导致外资持有较多的优质企业下跌幅度会更大,相应的估值也更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市场情绪回暖,资金可能会首先选择这样一些公司。这些公司本身质地更好,因此最近大票表现更强势也是比较合理的。
Q&A
如何看待新能源板块?
观点:在过去两年市场对新能源行业的挖掘比较充分,更好的一个做法是等待下一周期低谷。
新能源行业其实被市场挖掘的比较充分了,因为长期前景是非常明确的。但其实不管是什么行业,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尤其是新能源这种既有技术壁垒又是典型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制造业。制造业本身存在产能周期,对一个向上的行业,叠加产能周期之后,行业的盈利和成长性都是波动上升的情况。所以对于这样的行业,比较好的投资策略是在行业预期比较低、资本开支下来的时候介入。其实过去很多行业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预期比较低的时候,当价格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时候,往往还会激发新的需求,那么行业也会进入到新的景气阶段。利润率的回升将慢慢带动相关股票估值的回升,进而带动新的资本开支,行业将进入新的一轮产能周期。所以对于新能源这样一个行业,在过去两年市场对它的挖掘比较充分,更好的一个做法是等待下一周期低谷。
Q&A
如何看待医药板块?
观点:长期来看医药是一个前景很好的行业,在估值回落后不少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显现,潮水褪去有助于我们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企业。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医药的估值是杀的比较多的。从长期来看,医药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因为我国的老龄化正在加重,医药行业的供需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它的需求是非常好的。从供给端看,由于医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能吃到工程师红利的行业,这是国内医药行业的显著优势。而工程师红利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所以从长期前景来看,医药是非常好的,近几年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也验证了这个观点。七八年前我国创新药几乎为零,但现在我国创新药已经是百花齐放的格局。一方面是因为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大量资本进入行业带来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国内大量相关专业大学生、研究生进入了这些行业。资本、产业、政策的结合,叠加需求优势,医药行业出现了蓬勃的发展。
这两年医药行业估值的调整一方面是和资本市场周期有关的,前几年处于资本过热的阶段,那么这几年资本热度有所回落,相应的标的也会出现估值回落。但这并不影响整个医药行业的长期前景。另一方面,医药受疫情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可能有投资者担心医保资金被防疫需求占用。叠加集中采购导致的降价,行业利空因素影响下,医药行业的整个估值下跌的比较厉害。但潮水褪去有助于我们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企业。
在估值回落后,不少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显现,医药行业的长期前景非常好。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咕噜网 www.cngulu.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我们: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