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蒋璟璟
近来,为建设便民生活圈,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兴办了不少社区食堂。除了老年人,一些年轻人、附近社区居民也逐渐成为这里忠实的消费者。近日,记者在这些城市走访看到,很多社区食堂人气很旺,社区食堂几乎“开一家火一家”。据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存续在业状态的各类社区食堂经营主体达6700余家。(北京青年报)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社区的社老化改造”是重要一环。“社区食堂”的兴办,对于丰富和提升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社区食堂,一般由政府提供各方面的补助,然后由餐饮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主要目的就是解决社区“一老一少”的吃饭问题。因为有政府的财政补助,所以社区食堂的饭菜要比外面饭店的饭菜便宜很多,可以减少老人和社区居民的经济负担。这种较高的性价比,构成了“社区食堂”的独特而稀缺的优势。
“社区食堂”最初的定位,大致就是“老年食堂”。由于带有公益性质,所以自一开始就有不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操作。在很多城市,政策资金会通过一次性的建筑装修补贴、老年人就餐补贴等方式,降低经营者成本。当然,这种“补贴”不是无条件的,相应地,“食堂的经营者”在食材供应、菜色安排、食品安全、“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必须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督。有鉴于此,“社区食堂”自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好吃不贵”“值得信赖”的感觉。
相比于纯市场化的餐馆,“社区食堂”所受到的公共监管,是更具体、细致和全方位的。在很多年轻人的表达口径内,社区食堂是“宝藏餐厅”一般的存在,并且无庸讳言的是,其最初还颇有“薅羊毛”的意味。当然,随着后续规则的迅速补漏,“年轻人占老人福利”的风险,得到了很好地纾解。如今的通行做法是,“社区食堂”对全年龄段客群开放,老年人就餐根据年龄享受补贴用餐,其他人群根据市场价购买餐食。
对于社区的老年人而言,“社区食堂”有着刚需性的一面;而对于附近青年群体而言,“社区食堂”则是重要补充。事实上,客群的多元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差异化定价,给“社区食堂”开源增收、可持续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助益。原本设计主要服务老年人的“社区食堂”完全可以接纳年轻的就餐者,只需要根据上班族的时间规律安排好“错峰就餐”,那么社区食堂就一定能成为更多人的理想就餐解决方案。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咕噜网 www.cngulu.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我们: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