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一色财经5月28日讯(记者 黎旅嘉)在市场大环境欠佳、基金赚钱效应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产品正被市场淘汰,黯然离场。上周,就有海富通惠鑫混合、华夏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联接、银河睿利、中银锦利、华润元大润安5只产品发布清算报告。
若拉长时间线至年内来看,当前有114只基金清盘,成为近五年来的小高峰。除了不少基金无奈“关停”。“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魔咒也再度发威。在年内市场震荡、风格快速轮动的背景下,基金发行市场也陷入了冰点。
(资料图)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5月份共有24只新基金成立、发行总份额191.66亿份,创下近8年来的新低。哪怕是今年3、4月被行业视为近期新发基金低谷,新成立的基金也依然有108只和84只,发行总份额达到561.17亿份和667.15亿份。
不难发现,在基金市场产品难发和清盘加速现象背后是基金行业的又一轮洗牌。深入来看,当前基金公司、销售渠道、基民等多方主体同样也在展开博弈。这一趋势下,基金清盘的现象或将越来越常态化。一些缺乏长期业绩和特色的产品,大概率会被市场“优化”。毕竟,投资者乐意申购的依然是风格特色鲜明且能长期保持业绩优异的产品。也有市场人士将清盘公募产品增多视为市场底部信号。
年内114只基金清盘
5月26日,海富通基金和华夏基金分别发布了旗下海富通惠鑫混合和华夏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联接的清算报告。至此,截至5月28日,Wind据数据显示,以基金到期日作为统计标准2023年以来共有114只基金进入清盘流程。
在上述清盘基金中,不乏成立时间不足1年的次新基金。例如,成立于2022年9月6日的长盛精选行业轮动A,于2023年3月11日开启清算,存续时间仅半年左右;成立于2022年6月30日的南方固元6个月持有A,存续时间不足8个月;成立于2022年6月22日的申万菱信智量A,存续时间约8个月。
2023年1月2日,富国中证10年期国债ETF和新华增强A以持有人大会表决的方式拉开了基金清盘的帷幕。从原因来看,其中34只是因为触及基金合同终止条款,包括规模、持有人数不达规定等;而其余80只则是经过了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
就基金公司而言,中银基金、中金基金、招商基金、申万菱信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海富通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这9家公司年内已有4只产品清盘,位居各基金公司前列,其中招商基金以6只产品清盘居于首位。这9家公司共计有39只产品进入清算程序,占总数略超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9家基金公司的规模差距比较明显,Wind数据显示,嘉实基金、南方基金的在管产品数量均超过300只,清算4只产品的影响事实上并不大。
相较之下,清算数量达5只的申万菱信基金,共有75只在管产品,管理规模不到700亿元,在9家公司中规模最小。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还有多只产品的管理规模低于5000万元,比如申万菱信安鑫智选、申万菱信宏量、申万菱信碳中和智选、申万菱信专精特新主题等。
中金基金则是上述基金公司中发行产品数量最少的一家,仅有43只,而今年以来其清算数量就有4只,分别是中金瑞祥、中金量化多策略、中金绝对收益策略、中金丰硕,均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在2022年,4只产品均经受规模与业绩下滑的双重考验,最终于2023年1月中旬至2月初进入清算程序。
行业“洗牌”进行时
此前,天相投顾高级基金研究员杨佳星表示,一般权益类“迷你基”清盘主要源于运营成本考虑。“一般5000万以下的产品管理费很难覆盖成本,如果市场行情好还能再做一做,但如果是震荡市或不看好后市,清盘对基金公司来说或许是最划算的选择。”此外,杨佳星认为,“另一方面,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同时管理多只迷基的话,也会影响新基金的发行。”
事实上,就在今年市场震荡、风格快速轮动的背景下,基金发行事实上也陷入了冰点。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5月份共有24只新基金成立、发行总份额191.66亿份,创下近8年来的新低。哪怕是今年3、4月被行业视为近期新发基金低谷,新成立的基金也依然有108只和84只,发行总份额达到561.17亿份和667.15亿份
那么,产品难发和清盘加速背后,究竟反映出当下超过万只产品的基金市场的怎样现实?
有业内人士强调,这与今年的行情、基金业绩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表现更是令不少基民“很受伤”。
一方面,基金清盘数量和行情存在高强度关联性。2017年-2022年,每年的基金清盘数量分别为109只、430只、133只、174只、254只和232只。2017年-2022年沪指涨幅分别为6.56%、-24.59%、22.3%、13.87%、4.8%和-15.13%。在行情较好的年份,基金清盘数量远少于相对行情较差的年份。
另一方面,基金发行遇冷,往往也是市场持续处于大幅震荡的时候。例如2015年8、9以及10月,基金发行规模都在近8年中垫底,而这个时候正是市场行情经历了从大涨到大跌、大幅回撤的时候,投资者对于新基金的认购热情也相当低迷。
这一背景下,近两年基金行业却实现大扩容,基金产品数量超过1万只。因而如果基金业绩不是特别拔尖,很难被投资者看到。例如从清盘基金中不乏成立时间不足1年的次新基金这一现象上看,在基金市场持续扩容,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的背景下,不少次新基金快速沦为“迷你基”,而这也反映出基金公司在渠道建设和投资管理方面的能力尚待提升。
因而,表面上看,无论是产品难发还是基金清盘都是当前基金行业重新“洗牌”的体现,但深入来看,会看到基金公司、销售渠道、基民等多方主体的博弈。
从现阶段来看,新基金发行速度仍远高于清盘速度,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基金数量仍会继续增加。在这一趋势下,出资者乐意申购的依然是能保持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这在全市场中属于少数,而短期成绩好但长时间成绩跟不上的基金,就很难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因而,基金清盘的现象也将越来越常态化。尤其在监管审批提速、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基金产品供给速度正迅速加快。至于一些缺乏长期业绩和特色的产品,大概率会被市场“优化”。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咕噜网 www.cngulu.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我们: 39 60 29 14 2@qq.com